宁夏荒漠化沙化土地连续25年“双缩减”-新华网

宁夏荒漠化沙化土地连续25年“双缩减”

2024-09-09 09:09:48
来源:宁夏日报

  9月6日,记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25年“双缩减”。其中,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区国土面积的比例,从1999年的61.7%减少到目前的50.7%,占全区国土面积的比例减少了11%,年均减少0.55%(43万亩);沙化土地面积占全区国土面积的比例,从1999年的23.2%减少到目前的19.3%,占全区国土面积的比例减少了3.9%,年均减少0.2%(15万亩)。

  当日,记者在地处毛乌素沙地西南边缘的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看到,肆虐的黄沙失去了往日的威风,停止了疯狂的跳跃和流淌,温顺地“趴”在麦草方格中。沙丘上的固沙植物郁郁葱葱,充满了绿色的希望。近年来,宁夏久久为功,依靠科技带动,完善不同区域防沙治沙模式,大力发展沙产业,沙区生态状况持续改善,重点治理区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绿进沙退”的省区。

  在长期防沙治沙工作中,宁夏总结出不同沙化类型、程度、区域、立地条件下配套的综合防治技术和方法。在腾格里沙漠,探索出固沙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树带、前沿阻沙带、封沙育草带组成的“五带一体”防风固沙体系,保障了中国首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的畅通,人类历史上的治沙奇迹——“治沙魔方”草方格横空出世;在毛乌素沙地,探索出外围灌木固沙林,周边乔灌防护林,内部经果林、养殖业、牧草种植、沙漠旅游业“六位一体”防沙治沙模式;在盐池县等半荒漠地区,积极推广流动半流动沙丘麦草方格固沙、种树(灌木)种草治沙技术,并在乔灌草合理配置、杨树沙柳深栽、营养袋反季节造林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截至目前,宁夏完成治沙造林401.67万亩,现有林地面积1473万亩,占国土面积的18.9%。

  宁夏治沙人继续探索治沙技术的创新,治沙技术由最初的1.0版本不断跃进升级。除了麦草方格技术外,在中卫、灵武、平罗等地示范推广刷状网绳、蓝藻沙结皮、高效植苗等新技术,探索实施“草光互补”“林光互补”等生态治理新模式。中卫市总投资2.04亿元,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运用“五带一体”的治沙防护技术体系,推广刷状网绳式麦草方格、人工蓝藻沙结皮、“水分传导式植苗器”等新的技术和模式,打造24.29万亩锁边固沙生态修复示范区。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中卫市累计节省资金6000余万元,造林成活率提高25%,防沙治沙成本降低27%,固沙时间延长至5到6年,大大提高了治沙效率。

  宁夏大力发展沙漠产业,让茫茫沙海变成能源基地、“花果山”、农民致富的万亩良田。近5年,全区各类沙漠产业产值达到35亿元。中卫市利用迎闫公路两侧已治理的6万亩沙漠,建立了中卫市沙漠光伏产业园。预计年可新增上网电量17亿千瓦时,实现产值50亿元,减排二氧化碳124.6万吨。2013年,平罗县陶乐镇庙庙湖村,一栋栋现代化温棚在毛乌素沙地边缘拔地而起。“截至目前,庙庙湖村建起了万亩沙漠瓜菜基地,有149栋温棚,种植小番茄、桃、李、西瓜等,每栋温棚每年毛收入约10万元,村集体收入每年超过200万元。”陶乐镇副镇长王亚军介绍。(记者 王海英 刘祥 王娜)

【纠错】 责任编辑:姜雪城